“怀孕顺其自然就好啦,还要可以备孕?”
“老一辈的都没备孕,孩子还不是健健康康的?”
很多人对备孕的质疑和忽视,让不少的小生命戛然而逝,又或者给新生命的人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
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罕见地连发三篇专项文章,为我们强调了备孕的重要性。 备孕期真只是3个月吗? 不少人认为,甚至很多专业的医生也会觉得,备孕需要提前3个月,但是《柳叶刀》在论文里重新定义这个备孕时间。
因为在《柳叶刀》的研究看来,3个月的备孕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受孕前后数周,是配子成熟、受精和胚胎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补充叶酸可预防神经管缺陷,且对环境因素敏感,需格外关注营养与环境因素影响。 从个人行动方面来说:从女性或夫妇决定要孩子开始,因受孕时间不确定,所以决定要孩子时就应优化营养,且个体达到理想健康状态(如获得健康 BMI)所需的时间也属于备孕期,该阶段母亲改善健康的意愿通常较强。 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说,青春期是关键的敏感阶段,此时形成的饮食、运动、肥胖相关习惯,以及吸烟、饮酒等行为模式,会对首次怀孕健康产生影响,可视为备孕期的一部分。
《柳叶刀》发布的论文认为,传统上备孕期常被定义为受孕前3个月,但论文指出这一定义存在局限性。
从生物学视角,受孕前后数周是关键期;
个人行动上,从决定要孩子开始就是备孕期,像调整到健康BMI可能需6个月以上;
公共卫生角度,青春期作为养成健康行为的敏感阶段,也和备孕期相关。
所以综合来看,备孕期不能简单以3个月来界定,其涵盖的时间范围更广。 和备孕相关的四大因素 《柳叶刀》发布的论文认为,这4个因素对备孕的影响极大! 1、父母孕前肥胖 全球哒50%的女性在发现怀孕是超重或者肥胖。
肥胖女性的卵泡液中含有较多影响卵子发育的代谢物,会导致胚胎质量较差,子代代谢紊乱,甚至还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其基因表达异常还会遗传给后代。父亲肥胖也会影响精子质量、数量和活力,增加后代患慢性病的风险。 2、营养和微量元素补充 论文中指出,全球约20亿人缺乏微量元素,女性因为生理原因缺乏的风险更大。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少女和育龄女性中,铁、维生素A等饮食缺乏普遍,高收入国家女性饮食业缺乏镁、碘等营养素。
据调查发现,英国18-25岁女性中,77%碘摄入量低于建议值,96%育龄女性铁和叶酸摄入量未达到怀孕建议的标准。
中国150多万的育龄女性队列研究显示,孕前3个月补充叶酸,可以降低低出生体重、流产等风险。但从孕期开始补充微量营养元素,是不足以根本改善儿童健康。
3、男性健康
论文中指出,在瑞典队列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营养丰富的祖父,其孙系成年后死于糖尿病的概率增加4.1倍,美国青少年健康计划数据显示,糖尿病父亲的孩子出生体重会明显低于健康父亲的孩子。
而研究发现,父亲的孩子出生体重明显增加,而出生体重越大,自带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发生概率也会越高。
4、试管婴儿
论文中提到,试管婴儿作为备孕成功的一大医疗技术,其出生的孩子也会存在一定的疾病风险。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出生的孩子,出生时体重过低或者有先天缺陷的概率会更高,成年后出现高血压、血管异常等心血管问题,以及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增加,还会可能出现基因表达异常。
不过这些防线与培养环境引起的基因表达调控异常之间的具体机制仍带更多的研究验证。 柳叶刀建议如何备孕?关注孕前营养 普遍女性存在营养不足问题,备孕需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铁、碘等微量元素。同时要补充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等风险。还要改善饮食模式、增加水果、蔬菜等摄入,减少红肉以及加工肉摄取,降低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增加运动量,孕前较高水平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子痫前期风险,例如每周快走4小时以上。 优化体重管理 孕前体重会影响母婴健康,肥胖与多种不良妊娠结局也有关系。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备孕前达到健康的体重指数。研究显示,孕前减重10%可以降低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重视孕前规划 要提高怀孕规划的重视,准确评估怀孕意图,可以使用测量工具等,有助于帮助备孕的女性,提供针对性的备孕指导。 开展干预 从青少年起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各阶段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借助婚姻、医疗接触等机会,接受相应的营养支持和健康指导 。